前置胎盤對母兒的影響
(一)產后出血 分娩后由于子宮下段肌肉組織菲薄收縮力較差,附著于此處的胎盤剝離后血竇一時不易縮緊閉合,故常發(fā)生產后出血。
(二)植入性胎盤 胎盤絨毛因子宮蛻膜發(fā)育不良等原因可以植入子宮肌層,前置胎盤偶見并發(fā)植入性胎盤,胎盤植入于子宮下段肌層,使胎盤剝離不全而發(fā)生大出血。
(三)產褥感染 前置胎盤的胎盤剝離面接近宮頸外口,細菌易從陰道侵入胎盤剝離面,又加以產婦貧血,體質虛弱,故易發(fā)生感染。
(四)早產及圍產兒死亡率增高 前置胎盤出血大多發(fā)生于妊娠晚期,容易引起早產。前置胎盤圍產兒的死亡率亦高,可因產婦休克,使胎兒發(fā)生宮內窘迫、嚴重缺氧而死于宮內,或因早產生活力差,出生后死亡。此外,在陰道操作過程或剖宮產娩出胎兒前,胎盤受到損傷,小葉發(fā)生撒裂,可使胎兒失血而致新生兒窒息。
8、宮頸癌臨床分期p265表
0期:原位癌,癌只限于宮頸上皮并沒有局部侵潤。
I期:癌只限于子宮頸(不考慮宮體是否受侵)
II期:癌瘤超出宮頸,但浸潤未達盆腔壁,癌瘤已累及陰道,但未達到下三分之一。
III期:癌瘤浸潤已達盆腔壁,直腸檢查時與盆壁間無間隙;腫瘤累及陰道下三分之一;有腎盂積水或腎無功能者均屬Ⅲ期,除外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腎盂積水或腎無功能。
IV期:癌瘤傳播已超出真骨盆,或臨床侵犯膀胱或直腸粘膜。
9、子宮肌瘤手術治療p271
子宮全切是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最常用術式。可通過開腹、腹腔鏡、經陰等途徑切除子宮。
子宮肌瘤剔除術對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輕子宮肌瘤患者,除外惡性可能后,肌瘤剔除術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方法。
10、p315繼發(fā)性閉經的診斷步驟
繼發(fā)性閉經的診斷步驟包括:① 妊娠試驗(有性生活者);② 孕激素試驗;③ 雌孕激素試驗;④ 性激素水平測定和甲狀腺功能測定;⑤ 蝶鞍、頭顱的cT 或MRI ;⑥ 垂體興奮試驗。
(責任編輯:hbz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