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元煌褂旅行社

當前位置:

2015年口腔助理醫(yī)師考試精選復習資料:第二套

發(fā)表時間:2014/9/24 15:05:31 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 點擊關注微信:關注中大網(wǎng)校微信
關注公眾號

側合頜位介紹

特點:一側合接觸(工作側),另側為非工作側;向同側運動。

1)尖對尖頜位:當下頜向一側運動,達到該側上下同名牙尖相對的位置(頰尖對頰尖)時。是重要功能頜位。非工作側無合接觸(無側向合干擾)。

2)尖牙保護合:工作側尖牙接觸,后牙不接觸,青壯年。

3)組牙功能合:尖牙后牙都接觸。年齡,磨耗。

頰肌的位置及概述

頰肌位于口周肌上組深面;起于下頜骨第三磨牙牙槽突外后方的翼突下頜縫,又稱翼下頜韌帶,是頰肌和咽上縮肌之間的致密結締組織。該肌的收縮能牽引口角向后,有吞咽和吮吸功能。

牙菌斑的生物膜分類簡述

一、齦上菌斑

位于齦緣以上的牙菌斑稱為齦上菌斑,革蘭陽性兼性菌占優(yōu)勢,與齲病發(fā)生、齦上牙石形成有關。白垢為疏松地附著在牙面、修復體表面、牙石表面和齦緣處的軟而粘的沉積物,由活或死的微生物團塊、脫落的上皮細胞、白細胞、唾液中的黏液素、涎蛋白、脂類及食物碎屑等混合物不規(guī)則堆積而成,目前對菌斑和白垢已不嚴格區(qū)分,因為它們主要的致病成分都是細菌及其產物。

二、齦下菌斑

⒈附著性齦下菌斑

齦緣以下附著于牙根面的齦下菌斑稱為附著性齦下菌斑,主要為革蘭陽性球菌及桿菌、絲狀菌,與齦下牙石的形成、根面齲、根面吸收及牙周炎有關。

⒉非附著性齦下菌斑

齦緣以下位于附著性齦下菌斑的表面或直接與齦溝上皮、袋內上皮接觸的齦下菌斑稱為非附著性齦下菌斑,主要為革蘭陰性厭氧菌,還包括許多能動菌和螺旋體,與牙周炎的發(fā)生發(fā)展關系密切。

編輯推薦:

2014年口腔助理醫(yī)師外科學資料總集

2014年口腔助理醫(yī)師考試基礎知識考點匯總

關注>>考試介紹  免費短信提醒  15年考試時間

(責任編輯:lj)

2頁,當前第1頁  第一頁  前一頁  下一頁
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(tài) 更多>
绵竹市| 赣榆县| 吉水县| 北辰区| 浦城县| 姜堰市| 象山县| 寿光市| 邹平县| 南岸区| 余庆县| 日照市| 红桥区| 扶风县| 漳平市| 巨野县| 蓬莱市| 庆城县| 长宁区| 合川市| 北票市| 秭归县| 双柏县| 股票| 山阴县| 肇源县| 闽清县| 桂林市| 施甸县| 惠水县| 浠水县| 康保县| 元氏县| 桂林市| 仙游县| 西城区| 古蔺县| 东港市| 荆州市| 墨玉县| 海原县|